近日,第十屆臺商論壇在江蘇省淮安市舉行。論壇以“厚植共同利益 攜手創新創業”為主題,圍繞“包容天下,崛起江淮”的淮安精神,拓展淮臺兩地互利共贏的新模式、新舉措、新空間。
從全力推進特色文化建設到積極打造“風韻淮安”外宣電子移動名片,從儒韻流芳的文藝展演到雅俗共賞的兩岸名家書畫聯展,從開設鄉賢講堂到加強文化設施建設……以責任與擔當,淮安傳播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儒雅風韻。
隨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響起的陣陣槍炮聲,中華民族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族抗戰,淮安無數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家住淮陰區劉老莊鄉楊莊村的崔步高清晰記得,1940年,15歲的他憤慨于日軍的惡行,毫不猶豫報名參軍,走上了革命道路。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刻,崔步高所在新四軍三師七旅二十團在漣水楊口戰役中浴血奮戰,粉碎了敵人的增援計劃,給日寇以重創。
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一方人筑一方城?!焙闈珊o靜地流淌,流入淮安人的血脈里,孕育他們儒雅溫和、堅韌不拔、有容乃大的天性。在洪澤湖的澤被下,淮安這座千年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深受洪澤湖滋養的淮安人,用儒雅溫和的品性延續著淮安的文化追求。每天早上,盱眙縣仇集中心小學內便響起以孔子《論語》為詞的歌曲,在歌聲中,《論語》朗誦、“爭做儒雅少年”小競賽等一系列益智益體活動有序展開。而這只是仇集中心小學“孔子思想進校園”活動的一部分。以活動為載體,學校營造儒雅的校園氛圍,教育學生爭做“儒雅少年”。
徐成喜是淮安市清浦區城南鄉關城村農民,從2008年開始堅持無償獻血。血站如果有緊急獻血需求,不管刮風下雨,他都會立刻趕來。直到2013年,徐成喜因一次手術需要輸血,人們才發現他身患殘疾,生活過得捉襟見肘。面對周圍人的不解,徐成喜說:“每獻一次血就
淮安的“儒雅溫和”還體現在“來者是客”的思想。在許多景區門票一片“漲”聲中,旅游大縣盱眙縣卻作出了免去全縣所有景區門票的決定,包括鐵山寺、明祖陵等4個國家4A級景區,大量外地游客紛至沓來。免收門票一年來,盱眙共接待游客210萬人次。
據《淮安府志》記載,周恩來的生母萬氏酷愛梅花,周恩來從小耳濡目染,也對梅花情有獨鐘,養成了梅花般高潔、謙虛的品格。20世紀60年代初,為和平解決邊境爭端,周恩來訪問印度。在記者招待會上,面對西方媒體不和諧的聲音,他緩緩而有力地陳述中印兩國的歷史淵源,引經據典地表達用協商、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的希望。周恩來的儒雅風度和雄辯口才徹底征服了新德里新聞界。
”淮安人有著雪梅的堅韌,“善利萬物而不爭”?;窗踩舜私游锶逖艤睾?,水之德,雖遭遇艱難險阻?
洪澤湖的水帶走了歷史,但帶不走面對生活的樂觀堅強。提起孫立梅,漣水縣唐集鎮周程村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。孫立梅新婚不久,丈夫被查出癌癥晚期,借了大筆錢治病,丈夫彌留之際勸她改嫁,但她一口拒絕,毅然選擇成為家庭的頂梁柱。照顧老人,教育孩子,她還種了20余畝地,每天起早貪黑、風雨無阻。在孫立梅的辛勤勞作下,這個不幸的家庭如她的名字一樣,傲雪凌霜,由衰而盛。
一座城市的精神,先賢老子認為: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就是這座城市的共同理想、共同文化、共同追求、共同意志。似一股清風拂面而來。豪放而不減儒雅——她就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。人們總會想起一座湖。秀美而不失堅韌,出自長江流域淮河水系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。見證中華民族歷史變遷;但依然生生不息。談起淮安精神,臨著一方湖水,